首页
  • 发文机关:网易体育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
    • 成文日期:2022-05-09
    • 公开发布日期:2022-05-09
    • 发文字号:乳政字〔2022〕21号
    • 所属单位:网易体育人民政府

    网易体育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数字乳山建设行动计划

    2022—2024年)的通知

    乳政字〔2022〕21号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滨海新区(银滩旅游度假区)、经济开发区、城区街道办事处,各市属国有企业

    现将《数字乳山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网易体育人民政府

    2022年59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乳山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稳健、有序推进数字乳山建设,加快培育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根据《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结合网易体育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顺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紧跟数字化变革主旋律,抢抓数字化时代新机遇,服从和服务于《网易体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立足乳山实际,放眼长远发展,坚持需求导向,锚定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生态五大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整合共享为基础,以数字赋能为核心,以创新突破为重点,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向规范有序、高效协同、便捷普惠、绿色智慧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奋力开创“母爱圣地·美好乳山”崭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统筹推进,谋划全局“一盘棋”。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推进,充分发挥数字乳山建设领导小组职能,坚持全市一盘棋,健全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整体推进数字乳山高质量、低能耗、可持续发展。

    2.利民惠民,服务民生“两条链”。以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两条业务链为主线,聚集难点堵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流程优化和服务提升,助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3.创新引领,打通突破“一条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各类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全面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4.规范运行,守住安全“一条线”。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新挑战,合理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网络安全设施管理和制度实施,落实政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做好数据保密工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三)主要目标

    2024年底,数字乳山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领域数字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技术得到深度运用,数据资源实现充分赋能,智慧城市获得广泛认可,基本形成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新局面。

    1.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面推进网络“高速路”建设,实现“双千兆”网络全覆盖,5G网络重点区域全域覆盖;科学推进物联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能源、市政、水利等领域新型感知设备应用,开展资源整合,初步构建重点领域立体感知网络,探索县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模式。

    2.数字政府运行更加高效。充分融入省、威海市云网体系,强化大数据思维培养和运用,深化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应用,推行“一网通办、掌上办事”,基本完成无证明城市建设,打造一流的数字化营商环境;实现机关办公和内部业务上网上线、互通协同,全面建成数字机关。

    3.数字社会运转更加智慧。建成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民生、改善生活,聚焦“数治、智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围绕全生命周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着力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数字乳山建设红利。

    4.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优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建成立体高效、智能感知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规模效应;电商销售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网络销售规模持续扩大;推广运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生产智能化,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1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二、科学部署,建设适度超前的数字基建

    立足实际、适度超前,推进5G、IPv6、物联网等重点领域体系化建设,支撑未来五年产业化应用,建成速度快、覆盖广、容量大、效能高的数字乳山发展基建底座。

    (一)建设全面覆盖的高速通信网络

    推进双千兆精品宽带城市建设,加快5G基站建设和组网服务进程,实现城乡重点地区5G网络覆盖和规模化商用。实施骨干网和城域网扩容升级,提升骨干网络承载能力,积极推进IPv6升级和部署,新增网站、应用、网络及基础设施全面支持IPV6,提升IPv6终端设备、应用软件的覆盖面和连通性。加速5G网络布局,推动形成大容量、高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支撑服务体系,为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提供高质量5G网络环境,鼓励企业建设5G示范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以5G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5G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2024年底,全市建成5G基站1000个以上,实现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场所深度覆盖,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达到1000M,用户感知速率达到100M,全面建成“千兆光网城市”。(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中心、乳山联通公司、乳山移动公司、乳山电信公司、乳山广电网络公司、乳山铁塔公司)

    (二)部署全域智能化感知系统

    加快推进物联网终端建设,瞄准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领域,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传感器,推进交通、水利、市政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强化物联网络、感知数据整合共享共用,努力构建万物互联、动态感知的城市数字化生态。整合电子政务外网、LTE无线宽带集群应急通信专网、公安视频专网等,推进人像识别、车辆卡口、视频监控、城市管理等感知数据的深度融合,构建动态感知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大数据中心)统筹推进公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监控监测、运行管理等方面应用。推进智慧港口建设,乳山港5#6#泊位建设工程中融入智慧港口建设和智能化生产性泊位,打造智慧港口。(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统筹部署水位、流量、墒情、水利工程安全等智能监测设施,融合对接视频、闸门、渗压、位移等监测设备和监测系统,构建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数字管理平台,改善水利工程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块,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加快布设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终端设施,推广“多表合一”,推动水、电、气、暖等多种能源消耗数据的集中自动采集和跨行业数据共享。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按需推进居民小区、商业楼宇等重点区域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优化交通综合枢纽站充电设施布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电公司)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市政设施、地下管网、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推进城市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建设全面覆盖的扬尘监测视频监控,提高监管的智慧化水平;加快城市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建设融合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理功能的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社区、小区、物业运行状态实时感知和展示。(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到2024年底,物联感知、远程监测等新型感知设备在市政、水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重点公共区域监控联网率达到100%,初步形成全域覆盖、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物联感知体系。

    三、一体推进,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高城市治理效能、规范机关办公流程,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服务型政府。

    (一)构建保姆式政务服务体系

    1.拓展平台应用,提高“一网通办”支撑能力。依托威海市政务服务网一个平台,持续拓展“一网通办”总门户,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面上网运行,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进一张网,办全部事”。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社区、镇、村基层下沉,为居民、村民提供更大便捷。2022年,初步实现3项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服务向镇(街)、村(居)延伸。(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优化服务流程扩大“一次办好”覆盖范围。加快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围绕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通过制度创新、数据共享实现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链办”“并联办”,打造全方位、全覆盖“一次办好”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推动实现高频事项“秒批秒办”“无感审批”。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到2024年底,“一链办”服务专区可办主题达200个。根据威海市工作部署,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秒批秒办”“无感审批”。(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司法局)

    3.强化移动供给,提升“掌上一窗”服务能力。建立独立运营团队,加快完善“爱山东”APP乳山分厅功能,整合全市移动端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随时办、随地办、随手办”。创新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服务功能,开展政府门户网站的适老化改造,消除数字鸿沟。到2024年底,“爱山东”APP乳山分厅基本覆盖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建成10个以上便民利企服务专区,开发接入100个以上本地特色服务事项。(责任单位: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4.深化数据共享,打造“免证服务”应用场景。实施“无证明城市”建设工程,推进“减证便民”行动,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逐步实现实体证照“免提交”。全面梳理需提交证明材料的高频事项清单,完成证明材料数字化分类处理,实现电子证照和数字证明材料线上自动获取,推动各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推进无证明服务在银行、医院、学校和保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打造“免证服务”创新应用场景。到2024年底,除法律法规许可的敏感或特殊事项外,实现企业、群众办理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所需市、镇(区)行政机关依法开具的证明材料全部免提交。(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司法局、市大数据中心)

    5.加强横跨纵联,实现“一体联动”多元结合。深化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整合各大厅“综合受理”功能,推动实现业务融合、功能联通。集成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各分中心、各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资源,合理布局服务网点,加快“一次办好”服务网络基层全覆盖,实现政务服务“一门办”“就近办”。立足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加快政务服务事项“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力争全部实现“全省通办”,推动实现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优化企业开办退出服务,加速企业注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对企业开办、变更、备案、注销等“全链条”业务支撑,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中心)

    (二)构建一体化数字机关体系

    1.推动实现“山东通”平台应用全员覆盖。推进党政机关系统性、数字化改革,持续推动机关业务数据资源共享汇聚,深化数据创新应用,依托统一大数据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数据共享。扩大“山东通”平台覆盖面和使用率,全面使用“山东通”平台办文、办会、办事。到2024年底,实现全体公职人员“山东通”应用全覆盖,新建应用共性组件利用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中心)

    2.推动实现党政机关主要业务数字化。加快推进党政机关主要业务和日常运转事项数字化,强化数据共享、系统集成,依托“山东通”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核心职责业务全周期、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公文办理、事务管理、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等移动应用一端集成,提升机关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到2024年底,实现党政机关综合办公业务全部线上办理。(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中心)

    3.推动实现机关重点业务集成协同。优化办事流程,实施机关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提升办文、办会、办事效能,围绕机构编制、财政管理、机关事务等,推进打造一批机关高频事项“一件事”一链应用,用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代替办事人员提交办事材料。加强相关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资源共享,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业务应用,推动实现多跨业务数字化协同。到2024年底,50%以上的多部门联办“一件事”实现数字化协同应用。(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中心)

    (三)构建精细化社会治理体系

    1.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态势感知、综合分析、研判预警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推进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数据融合应用,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市大数据中心)到2024年底,重点领域基本具备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风险防范预见能力。

    2.推进市场监管精准化。确立“坚持依法监管、坚持信用监管、坚持智慧监管、坚持社会共治、坚持系统观念”五项基本原则,重点推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安全治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消费治理,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水平,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支撑。全面推广应用“大数据+市场监管”平台,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差异化监管,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市场监管领域发现问题、排查风险的能力,进一步聚合监管力量,提升治理效能。逐步形成“平台支撑、数据慧治、服务惠民、监管共治”的市场监管信息化创新发展格局。到2024年底,确保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不合格产品处置率保持100%,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保持100%,全市电梯责任保险投保率达到100%;建立全链条监管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量、质”实现双提升。(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3.推进安全防控一体化。推进公安大数据整合汇聚和智能应用,精准支持城市运行动态分析、应急事件指挥调度,积极构建社会治理动态感知体系。(责任单位:市公安局)推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建设一体化应急通信网,构建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体系。推进危化品管道、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感知网络建设,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应急指挥能力,推进重点区域感知网络部署,建设监测预警中心,建设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能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与战时人防指挥信息系统整合,平台预留人防通信端口,融合人防宽带集群传输专网,实现战时由人防指挥所调度城市信息,汇聚视频监控、视频会商等数据资源,为人防指挥提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防空防灾一体化。(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力配合省、威海市“金安工程”建设,依托全省金融风险防控监测大数据平台,助力打造金融风险监测“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联防,提升对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4.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整合网格化服务和城市管理功能,打造集诉求受理、问题采集、协同联动、智慧治理、数据分析、决策辅助、效能监督、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号受理”社会治理服务平台,以网格为载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元网络化联动治理体系。依托社会治理服务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构建“互联网+”基层治理智能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快速推进智慧社区(村居)、智慧住宅小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动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应汇尽汇、应联尽联”。到2024年底实现重点区域智能视频监控全覆盖,智慧安防小区覆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大数据中心)

    (四)构建一站式通用平台体系

    1.建设县级数据应用节点。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公共数据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数据、服务共建共享共用。推进县级数据应用节点建设,提高数据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支撑能力,针对综合性智慧化应用场景,统一提供标准化的数据管理和开发利用服务,打造数据应用总门户,将县级应用节点建成全市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数据管理和开发利用相互支撑的“数据中枢”。(责任单位:市大数据中心)

    2.建设公共视频监控平台。全面整合综合治理、公共安全、自然资源、物业管理、应急、水利、交通等各领域视频资源,实现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视频资源“应汇尽汇”,开展视频点位治理,建立“一机一档”。推进视频图像人工智能分析功能开发,围绕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视频图像人工智能分析,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智能判断和处置。到2024年底,公共视频监管平台的视频监控接入数量所占全市监控总量的比例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大数据中心)

    3.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按需求推进国土空间数据共享共用,整合现状数据、规划管控数据、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融合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推动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一张图”在各部门广泛应用;综合运用多源数据融合、空间数据分析、规则模型定制等信息化技术,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监测评估预警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国土空间资源有效统筹、城市功能结构合理布局、规划建设管理全程监管,构建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到2024年底,建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监管系统,自然资源数据共享共用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4.加强共性应用延伸使用。深化电子印章应用,进一步拓宽电子印章应用领域,推动电子印章应用向其他社会领域延伸。到2024年底,政务服务系统与电子印章应用深度融合,打造应用场景4个以上。(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中心)深化“一企一档”“一人一档”系统应用,在“爱山东”APP乳山分厅上建设“我的数据”栏目,将政务数据返还给个人、企业,并与政务服务相融合,减少个人、企业办事在不同政务服务场景中的重复填报。到2024年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在“爱山东”APP乳山分厅实现全覆盖,“一人一档”“一企一档”对接2个以上政务服务场景。(责任单位:市大数据中心)

    四、广泛覆盖,构建智慧便捷的数字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围绕教育、医疗、社保、文旅等关切民生的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智慧化应用建设和数聚赋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升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智慧便捷水平。

    (一)提高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

    1.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打造智慧校园。持续深化智慧教育应用,有效提升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能力。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及时更新丰富教学资源库,建设本地特色教学资源库,构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快智慧校园创建,将校园基础管理、学生素养、师生考勤、社团选课、数字班牌、智慧门禁等进行系统整合,实现智能辅助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服务。到2024年底,全市100%的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带宽达100M以上,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

    2.推进医疗数据共享实现互认应用。加快建设精准、高效、普惠的医疗基础设施,推进医疗诊断、治疗、康复、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发展。建立家庭医生智能随访系统,开展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析、多学科会诊等场景的智能技术应用。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动网易体育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实现网上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普及移动支付。加快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数据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互通互认。到2024年底,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健康数据采集和共享,开发的应用数量不少于2个,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互联覆盖率超过90%。(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

    3.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升级医保体系。打造精准、高效、普惠的医疗基础设施,推进医疗保障数据资源汇聚,加快推动医保、医疗、医药线上线下融合,构建高效统一的“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开展人脸识别、身份核验、刷脸支付应用,融合家庭共济、混合支付和信用就医等业务场景,实现全市“码上就医”“码上就办”,打造安全便民的线上医保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省内“一卡、一码”通行,实现省内异地刷卡医药机构全覆盖。到2024年底,医保电子凭证实现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全市参保群众激活率不低于70%。(责任单位:市医疗保障局)

    4.丰富智慧手段培育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全市的智慧养老服务信息网络,推动形成涵盖个人、家庭、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及专业医疗机构的养老服务大数据,丰富智慧化、个性化、多样化、便利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鼓励发展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智慧社区养老助残服务水平,逐步形成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培育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支持智慧养老机构建设,为老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等全方位养老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5.运用数据资源开展精准社会救助。统筹全市各部门救助政策及救助信息资源,用好社会救助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能力,实现低保、特困对象精准识别、高效认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相关救助范围。完善社会救助申请和信息公示“掌上办”“指尖办”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救助掌上服务。到2024年底,建成全市社会救助信息数据库。(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6.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提升文旅服务。做好信息共享共用,增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供给能力。加强数字文化馆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开展公共服务智能化,推动数字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实现A级景区线上预约,旅游营销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提升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能力,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推广数字借阅机、数字报刊机的使用;强化地方文献资源收集整合,不断完善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库建设;建设红色故事绘微信端资源库,通过微信端为大众构建一个连环画阅读平台。(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二)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支撑能力

    1.整合平台功能,强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新一代信息新技术与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分析辅助科学决策。整合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平台功能,建设城市运行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网格化管理工作效能。到2024年底,建成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新机制。(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

    2.实施智慧管控,建设智能化交通体系。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感知分析、设施改造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为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交通治理、大型活动交通保障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优化智能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和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增强交通出行体验感。(责任单位:市公安局)深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两客一危”、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重点车辆的动态监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整合各类停车管理机构,建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施公共停车场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行“无杆停车”“无感支付”“ETC支付”,实现停车资源动态查询、车位索引、停车导航、自助支付等一体化服务。(责任单位:市城投集团)到2024年底,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停车服务全面覆盖,人民群众出行体验大幅改善。

    3.实现全域覆盖,构建秩序化生态体系。扩展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有序扩大生态环境前端感知设施规模和覆盖范围,提高大气、水等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强生态环境数据综合分析,为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海洋发展局)

    4.推进业务融合,打造贯通式应急体系。加快汇聚应急基础数据,整合接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应急力量、装备物资、重大基础设施数据,形成应急基础数据库,为预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推广应用智能环境感知、导航及网络协同等应急救援共性技术,加快配置数字化单兵装备、便携式远距离个人通信装备、无人机、机器人等应急救援智能化装备,实现高危环境大范围、高精度、低风险侦测。完善应急指挥“一张图”和应急资源管理平台,汇聚灾害事故情报、态势分析研判、网络舆情监测、灾害周边交通和人口分布情况等信息,形成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体系。到2024年底,完成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特种设备等信息资源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消防救援大队)

    5.强化示范引领,创建联动式信用体系。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覆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信用档案,不断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推进“信用乳山”管理平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不断拓展信用信息归集范围和领域,落实上级对社会信用管理平台高效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的工作要求。优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跨行业的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拓展开发多元化信用应用新场景,大力提升“信用+”惠民利企服务能力和水平。到2024年底,建成具有乳山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归集信用数据总量突破1000万条,信用核查、联合奖惩系统全面嵌入政务服务大厅,年均查询量突破6万人次。(责任部门:市社会信用中心)

    (三)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服务能力

    1.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加快部署农村光纤宽带、数字电视网,农村固定网络接入能力和速率基本达到城市同等的千兆水平。积极推进农村5G网络布局,提升农村移动宽带网络服务质量。发展农村“新基建”,探索基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创新应用,推动农田水利、供水供电、交通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支持布局车联网试验基地,加快构建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和数字水利网络体系。到2024年底,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为各类政府服务、惠民服务提供基础保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水务集团、供电公司、市委网信办、乳山联通公司、乳山移动公司、乳山电信公司、乳山广电网络公司、乳山铁塔公司)

    2.加大数字乡村服务供给。聚焦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积极采用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推动远程医疗延伸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加快电子健康档案、病历等在医院之间共享共用,进一步优化医保关系转移流程,提升远程服务能力。完善面向农村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救助供养的效率和精准度,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在农村人口中普及应用。依托信息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下沉,协同推进教育、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各领域信息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务。到2024年底,乡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委网信办)

    3.扩大智慧社区(村居)覆盖范围。借鉴先进地区智慧社区(村居)建设经验,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管理智能、特色鲜明的智慧社区(村居)。以智慧住宅小区建设为切入点,3年内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达到三星级智慧住宅小区建设标准,新建小区全部按智慧化小区四星级标准建设。依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智慧社区联网平台,融合开发家政服务、电子投票、便民网购、综合展示等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化的服务。建立智慧社区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职能,统筹解决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力度。(责任单位:市大数据中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

    五、突出重点,发展初具规模的数字经济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新发展机遇,聚焦本地优势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园区

    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开展专家诊断、服务对接、典型引路等活动,“一业一策”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到2024年底,打造5家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无人工厂”“无人车间”。强化企业工业互联网赋能,整合各类专项政策资金,引导有潜力有需求的企业向产业数字化方向发展,及时掌握企业工业互联网赋能增产情况。重点支持伯特利、华信食品、玫德等龙头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和应用场景,加快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新应用、新模式。加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有效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到2024年底,争取打造1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运用数字技术,推广高效智慧农业

    在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积极推进物联网、智能传感器、卫星导航、遥感、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积极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大力推广应用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引导传统农业机械智能化改造提升,推动农机导航、农机作业管理和远程数据通信管理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具上的应用,实现农机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推进行业间、平台间、地域间数据信息对接,融合质量安全检测信息、认证认可信息、食用农产品达标以及行政处罚信息,加大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力度,探索“信用+分级监管”“信用+产品认证”等应用。到2024年底,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智慧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数量达到3个以上,智能定位设备在大型农机应用覆盖率达40%以上,农产品质量普遍实现在线监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融入整体总局,发展数字海洋产业

    积极配合威海市建设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汇聚海洋与渔业专题数据,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渔船管控、海域监测管理等创新应用。大力推进海洋牧场数字化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构建海洋牧场观测网,开展海洋牧场“水下+水面+岸基”全程无缝、实时在线、持续稳定观测,完善监测机制,研发预警平台。建设海洋牧场监控室、展示厅、研究院和体验馆,形成多功能、生态化、立体化的大型海洋牧场,同时以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为起点,拓宽思路,不断探索、创新、完善“互联网+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引擎作用,高水平建设“智慧海上粮仓”。(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局)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牡蛎特色优势产业,围绕牡蛎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条,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牡蛎产业的政、产、学、研、金、服、用等环节,打造乳山牡蛎产业物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农发集团)

    (四)突出本地特色,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物流企业更新硬件设施,延伸服务功能,向新型、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智慧快递物流,鼓励“物业+快递”“网订店取”等快递配送模式,促进邮政、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数字创意设计,推动5G、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多维显示等数字技术在网络视听、数字会展、广播影视制作、广告传媒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建设特色电商小镇、电商村。搭建各类电商平台,积极发展农产品专业性电商平台,依托现有的电商平台,推进电商精准扶贫。支持“乳山牡蛎”等品牌发展,扩大电子商务品牌影响力,促进传统外贸企业扩大自主品牌商品出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六、鼓励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数字生态

    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科技研发和协同创新,完善数据资源管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全面强化数据供给,激发数据创新应用活力,同时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营造规范有序、安全有度、充满活力的数字生态。

    (一)构筑数字科创平台

    鼓励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大幅提升数字经济领域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实现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中小企业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摸底企业技术需求,汇总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推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科研成果与乳山本地企业的合作,利用高校广泛的资源,进行成果对接和转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动现有创新平台转型升级,聚焦海洋生物、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争取一批省级、威海市级创新平台落地。支持企业、平台型公司、科研院所等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开展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到2024年底,争取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家、市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二)推动数据共享应用

    健全一体化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强化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加快推进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企业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整合和应用,强化和规范数据生产。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市场主体建设行业和专业数据中心。推动以应用场景为驱动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建设便民利民大数据应用场景。积极推进省、市级数据资源返还落地,推动县级数据应用节点建设,推进跨层级数据互联互通。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工作机制,推动跨地区、跨部门数据交换。到2024年底,公共数据共享率达到80%以上,初步建成县级数据应用节点。(责任单位:市大数据中心)

    (三)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机制,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以及应急处置制度。加快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能力。建立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完善数据安全应急防控机制、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推动密码应用与创新发展,加强数据活动安全保护,做好数据使用前的数据脱敏、数据防泄漏、数据加密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委保密办、市大数据中心、市委网信办)

    七、凝聚共识,建立保障有力的推进机制

    (一)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数字乳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统筹数字乳山建设领域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研究审议数字乳山建设工作;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镇区、各部门要把数字乳山建设作为重大工程,协同推进数字乳山建设。建立政务数据“首席代表”制度,承担本部门行业数据资源的监督管理、数据共享、审核审批、创新应用等工作。探索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产权保护、公共数据开放、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交易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项目运营管理、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完善激励容错机制,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先行先试出现的偏差失误,按规定实施容错免责。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统筹信息化建设相关资金,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将数字乳山建设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改进项目立项审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数字化,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创新数字城市建设和运维机制,探索数字化应用开发的投融资机制,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的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对数字技术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灵活创新的银行保险产品,不断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数字技术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小微企业等各项优惠政策,推进数字产业加快发展。

    (三)优化人才引育环境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适应数字乳山发展要求的人才战略和措施,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流动和使用机制,增强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开设数字化相关专业,培养数字化工程技术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加大国际数字技术人才和科研团队引进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四)加强工作考核评估

    参照省、威海市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年度数字乳山发展水平评估,及时查找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提升。建立完善数字乳山重点项目验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数字乳山建设项目跟踪督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确保项目分阶段有效落实和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强化数字乳山建设工作督查检查和考核,对各镇区和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度,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行动计划顺利实施、落实到位。